
|
![]() 端午情懷
文章來自:顧海燕 發布時間:2017/5/30 11:32:34 點擊數:1703 [返 回]
又到端午,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粽葉和艾蒿的縷縷清香。記得兒時的端午,奶奶要煮一大鍋粽子和雞蛋、鴨蛋,然后把蛋裝在用彩色絲線織成的網兜里,掛在我的脖子上。家里的在門框上,插上了一把菖蒲和艾蒿,奶奶說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。 隨著年齡的增大,才知道端午是紀念一個叫屈原的詩人的節日。端午節最早記載于《荊楚歲時記》,因仲夏登高,順陽在上,五月正是仲夏,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,故稱五月初五為“端陽節”。端午節還有很多的別名,如“浴蘭節”、“女兒節”、“菖蒲節”、“天中節”等,都是和民間習俗有關的一些生活細節而來。而“端午節”能流傳至今,主要是為了紀念一位受人敬仰的偉大詩人——屈原。他的愛國憂民的情懷,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“可與日月爭光”的巍巍人格與意志,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。 如今,端午已被定為法定假日,不知道節日里有多少人會想起當年這位不識事務的楚國三閭大夫。他目睹著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,將他滿腔憂憤訴諸筆端,為后人留下《離騷》、《天問》等不朽詩篇后,抱恨投江,以身殉志。人們因此以各種形式紀念這位愛國的先驅者。端午這一古老的傳統仍在延續,端午的包粽子、插菖蒲、賽龍舟等習俗也在延續,并賦于更多的現實意義。 又是一年端午節了,兒時盼望端午的心情早已不再。但那淡淡的粽葉和艾蒿的清香,卻依舊沁入了心田。在這個節日里,愿大家都有份好心情! |